医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医药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跨国医药公司的大规模合并与国际化资本市场运作,医药行业已经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加剧了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竞争。 随着企业软件与服务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和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医药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兴战略工具。加强医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网络建设来说,是既紧迫又必要的任务。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医药企业已顺利改制并通过了GSP、GMP认证,并成功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管理(DRP)等信息化系统,具备了坚实的软件基础和数据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来提升经营效益,是大数据时代对医药企业提出的重大研究课题。 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医药公司的总部、下辖子公司的主要应用系统是国产ERP医药行业版、药房零售系统及自主开发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些系统为集团的事务处理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随着集团的发展与壮大,原有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多业务系统被补充进来。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库相对独立,无法进行数据整合。 企业 ERP 系统使用多年,仍然做不到灵活的数据分析,无法真正将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各个公司的系统都是独立账套,孤岛信息严重,整体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集团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分子公司扩展的业务数据,对销售、配送以及存货信息等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 ERP 系统是位于各个公司的独立帐套与基础资料,当总部进行集团层面的数据分析时就需要从不同的 ERP 系统导出数据再结合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数据进行大量而漫长的手工整理与分析。数据获取耗时大、不及时,导致数据的灵活分析运用很难实现,数据价值迟迟不能被充分释放。 自古商道,终端为王。现今的医药零售市场还是依靠药房、医疗机构两个终端来实现销售,虽说电商在影响和改变消费行为,但目前还无法撼动这两个强势终端。但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中国医药零售业正面临巨大变革,中国医药零售业将进入再次发展阶段,如何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实现由原来“跑马圈地”向“圈顾客”的时代转变?如何利用门店优势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区域核心竞争优势? 亿信ABI建设“医药零售大数据BI系统”,通过零售药店反馈的数据,快速及时分析商品热销分布情况,为合理配送各类商品提供数据支撑,并将数据反馈给医药厂商,用于生产计划决策。系统围绕三大专题分析展开: △系统流程 业务主数据管理:基于亿信采集平台,导入广荣的商品分类、商圈、会员公司等主数据,完成数据初始化,生成报表户清单及分析相关的维表。 商品结构销售管理:结合业务需求,搭建了商品、零售、运营等多主题的数据集市及领导驾驶舱开发;随时掌握各零售药店每月商品销售情况,包括品单价、品项占比、销售占比、价格带、品类效益、关联率、微定价等等。 经营风险预警分析:结合数据分析展示平台亿信ABI构建了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系统,通过KPI开发、预警及挖掘分析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深入应用,可辅助用户进行商品购买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来源:人民网